办实事解难题,持续提亮政法为民底色
□ 本报记者 赵 君
本报通讯员 鲁政轩
山东部署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,全省政法机关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等紧密结合,强化履职尽责,勇于担当作为,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立足实际、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,积极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,持续提亮政法为民底色。
紧贴民生需求,做社情民意“联络员”
为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与商会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,今年4月中旬起,青岛市检察院班子成员走访部分商会行业协会,座谈交流,问计问需。
“目前,全市两级检察院领导共带头走访商会行业协会160家,涵盖商业主体6000余家,共收集意见建议160余条。”青岛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,将以此为工作改进和努力方向,精准聚焦民营企业家司法需求,持续加强沟通联络,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的检察服务和法治保障。
开门纳谏,倾听民声,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,全省政法机关通过警民结对、开放日体验、“大走访、大调研、大调处”、“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村居、进学校、进单位”等活动及召开座谈会、蹲点调研、政法干警进网格、窗口受理等渠道,与群众零距离沟通,充分听取大家对政法工作的期盼和建议。
截至目前,全省政法机关共举行开放日活动2501场次,开展“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村居、进学校、进单位”活动场次,召开座谈会5793场次,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条。
优化营商环境,做市场主体“服务员”
山东嘉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落户鄄城以来,订单日益增多,需快捷办理车辆临时牌照。近日,鄄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杜兵走访企业时了解到这一情况,当即表示,企业相关手续齐全、满足有关部门要求的各类资质,专门开辟绿色通道。这一主动问疑解难“办实事”的举措,受到企业欢迎。
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全省政法机关着力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从提高诉讼效率、交通管理、治安管理、出入境、网上立案、证明事项告知承诺、法律服务等方面推出新举措,不断完善办事工作机制,优化办事流程,提高办事质效,推动政法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惠民。
省委政法委部署建立政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,省、市政法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服务一个省重大项目,为企业提供政法服务和法治保障。全省法院提高诉讼网上立案效率,将平均审核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,诉前调解超过30天调解不成功的,强制转出、当即立案。全省公安系统建成公安电子证照库,身份证、居住证、户口本、驾驶证、行驶证等电子证件实现全省“亮证”服务,山东“互联网+民生警务平台”85项高频服务实现“零跑腿”。
维护和谐稳定,做社会发展“护航员”
“警察同志,您知道吗?如果您再晚到一分钟,我就扫码付钱了!”近日,高唐县清平镇姜女士突然接到自称长沙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:“你的身份证被别人冒充诈骗……”几番“威逼利诱”下来,姜女士信以为真,不仅与电话里的“警官”添加微信并视频对话,还同意转账。而就在这时,聊城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到了省公安厅反诈中心预警系统信息推送,反诈中心民警立即联系清平派出所告知紧急情况,派出所民警及时处理,成功保住了姜女士数万元血汗钱。
为守护好群众的“钱袋子”,全省公安机关坚持“打防结合、预防为先”,健全完善“全警反诈”新机制,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攻坚战,会同省通信管理局研发上线“互联网反诈智能平台”,深入开展“断卡”行动,重点打击开办、收贩电话卡和银行卡的团伙和个人。截至6月15日,全省共抓获涉“两卡”嫌疑人1.3万余名,打掉犯罪团伙618个,缴获银行卡、手机卡121.6万张。
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严厉打击民生领域刑事犯罪,依法解决公益损害突出问题……全省政法机关聚焦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生活新期待,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努力让天更蓝、水更清、空气更清新、食品更安全、交通更通畅、社会更安定,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。